大家好,今天咱们不聊哪款车好开、哪家车企的激光雷达装得多,咱来聊聊整个中国新能源车圈这两年的真实处境。
新能源这玩意儿,说实话,发展得真的是快得离谱。就像十年前你还在用滑盖手机,现在人人都在喊“全域800V”“激光雷达全家桶”,从PHEV到纯电,从插混到增程,眼花缭乱。中国车企干的速度,说句不夸张的,比房价涨得都快。
举个例子,以前说起“技术领先”,那肯定是BBA、丰田、本田这类百年老字号。但现在你看看,哪怕是大众,都不得不在国内市场跟比亚迪、理想这种“学生”学着怎么做智能座舱、怎么开自动辅助驾驶。前几年大众和丰田还把中国市场当提款机,现在反过来天天被国产新能源“吊着打”,销量一个劲地下滑,发布会一场比一场低调。
但是啊——我们不能光看表面风光。你看那些抖音视频,什么“国产崛起”“碾压合资”,听得你热血沸腾。可背后的账本,翻一翻,味就变了。
有次跟一个做新能源投资的朋友聊天,他说得特别直白:“现在新能源圈,除了几家头部企业能喘口气,其他的基本都在烧钱过日子。”

数据摆出来你可能更直观。比如大家熟悉的蔚来,2024年全年营收657.3亿元,听起来是不是很猛?交付22万辆,妥妥的豪华纯电第一梯队,特别是在30万以上的市场,销量是国内第一。可惜的是——没赚到钱,反而亏了224个亿。你没看错,是亏,不是少赚。平均一个季度亏个50多亿,第四季度甚至干到了71亿的亏损。你说这玩意儿怎么撑得住?
而且不只是蔚来。问界、极氪、小鹏、哪吒,哪个不是在高压烧钱中活着?有人可能会说:“亏钱换市场嘛,这不正常?”话是没错,但问题是,这烧钱速度快赶上空间站脱轨了,真正能盈利的国内新能源车企,到现在也就屈指可数。有业内统计过,中国所有新能源车企一年的利润加起来,还不如丰田一个零头。你说这事扎不扎心?
那为什么会这样呢?说白了,中国新能源市场现在是“卷”到变态的状态。为了抢用户、抢市场份额,价格战打到连底裤都不剩。一个车企出个新车型,别家立马跟进降价,不降价都不好意思上热搜。而这些车啊,不光卖得便宜,还得上高阶智驾、搞800V平台、堆屏幕、卷座椅按摩、堆功率输出——可这些都不是免费的。你想让消费者占便宜,企业就得硬着头皮亏钱堆技术。
蔚来ES8 最低售价:49.80万起 图片 参数配置 询底价而更可怕的是,这不是短期行为。现在资本市场已经没有前几年那么看新能源车了,投资热潮退了,融资变难了,利润回不来,外部“输血”也停了,现金流直接断掉。更有不少车企出现裁员、拖欠工资、融资失败的现象,传闻中的“车圈恒大”,可能真不是吓人的。
长城汽车的魏建军就直接说过一句话:“汽车界的恒大已经出现了。”虽然他没点名是哪一家,但业内人都懂,这话不是吓唬人,是已经有人在悬崖边上跳华尔兹了。
回顾这几年,我记得最早关注比亚迪秦的时候,很多人都说电动车是玩具,开不了长途、用不了空调、亏电难受。结果现在呢?比亚迪已经干到全球新能源销冠,刀片电池、DM-i混动系统、汉唐海豹一顿连发,产品力确实够打。
但与此同时,哪怕是比亚迪,在今年也被迫加入价格战。秦PLUS甚至卖到了七八万,直接打穿了合资A级轿车的底线,什么轩逸、朗逸、卡罗拉,统统被按在地上摩擦。但你觉得比亚迪真愿意这么干吗?其实不是,而是所有人都在降,他不降就要丢掉市场份额。
这也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:中国新能源车市,不是健康竞争,是“生死竞速”。
如果说前几年是靠情怀、靠愿景在拉动市场,现在是拿真金白银在烧钱。结果就是,市场越大,风险越高。曾经风光无两的拜腾、博郡、爱驰,现在一个比一个安静,很多企业熬不过一个冬天,投资人也都学聪明了,不再砸钱搞PPT造车。
那怎么办?我觉得关键有两点:
第一,国家政策引导很重要。别一味靠补贴催大泡沫,得真正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成熟。
第二,车企要自己醒醒,别再靠亏钱搏市场了。再这么下去,真会有更多“恒大们”爆雷。
结尾说个我自己的感受吧。我作为一个从油车开到混动、再换到纯电的用户,是真心感受到新能源带来的便利的。便宜、省钱、智能、安静,这些都是优点。但我也更希望这条路能走得长远,而不是今天开着L3智驾,明年连售后都找不到人。
新能源不是错,但也不能只看亮眼的PPT、炫酷的灯光秀。我们买车是为了生活更好,不是跟着企业一起赌命。
所以各位,不妨多留个心眼,不光看“技术领先”,也看看背后这家公司是不是“还活着”。